讲章|天降吗哪

题目:天降吗哪

经文:出16:1-7,13-27

思考题:

1、你在哪些场景下容易心口不一,怎样去克服?

2、神在清晨降下吗哪,这给今天的人怎样的启迪?

一、赞美的口与埋怨的心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一个月以后,到达了西奈半岛东北部一个名叫汛的旷野。那时,百姓离开埃及时所携带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全会众开始向摩西亚伦发怨言。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生中的大事,为食物担忧原是人之常情,但他们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焦虑。

发怨言,是以色列人前往应许之地的路上常犯的老毛病。在书珥的旷野百姓曾因为水苦发怨言(出15:23-24);在利非订又因为没有水喝发怨言(出17:1-4);在他备拉也发怨言,原因不明(民11:1);后又因没有肉吃哭嚎抱怨(民11:4-6),在巴兰的旷野,当十二个窥探迦南的探子回来说明打探的情况后,百姓仍旧向摩西、亚伦发怨言(民14:1-2)。抱怨神不该把他们从埃及带出来,更不该把他们带到迦南地,因为迦南人强壮,如果发生冲突一定会被掳被杀。以色列人的怨言,圣经记载的次数有限,但实际抱怨的次数可能更多,在民数记14:22记载了神对以色列人评价,说:“这些人虽看见我的荣耀和我在埃及与旷野所行的神迹,仍然试探我这十次。”

纵观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几次集体抱怨事件,有以下几个特征:

1.抱怨的对象虽然是摩西或亚伦,其实真实的控诉对象却直指向神;

2.每次抱怨中总夹杂着对过去在埃及为奴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境况的不满;(因为他们不止一次提到埃及作奴隶时,虽然缺乏自由,但可以在肉锅旁边吃鱼、吃肉,还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用来佐餐。)

3. 每次的抱怨都和个人肉体的需要、切身的利益紧密相关。

今天我们不是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以色列人的表现评头论足,而是在以色列人的身上看到了自身的影子,人的抱怨基本无法摆脱以上几个特点,我们是不是也总是怀念过去,觉得今不如昔;虽然神已经赐给我们很多,但我们仍不觉满足,反问为什么别人有,我却没有,或者为什么别人拥有的比我还多;我们是否也常常在困境中质疑神的动机?一个月前以色列人还在为过红海的大神迹欢呼高歌,为神在绝境中为百姓开辟了一条出人意料的奇特生路欣喜若狂。那时劫后余生的几百万以色列民众一齐颂唱,赞叹神伟大奇妙的作为,摩西带领百姓赞美,米利暗带领妇女们颂和,声音直穿云霄,蔚为壮观,茫茫旷野、天地之间,一派神人同心的祥和画面,然而好景不长,感恩的心敌不过眼前的困难,很快以色列人的态度就急剧转变。赞美的口也发出了埋怨的话语,而埋怨的话是出自一颗苦毒的心。

弟兄姐妹,抱怨的本质是人对神的供应和带领没有信心。爱发怨言的基督徒很难进入神预备的恩典之中。①好埋怨的人喜欢眷恋过去之地,缺少奔向应许之地的勇气;②好埋怨的人眼光容易停在当前的环境上,缺少时刻仰望神的心;③好埋怨的人喜欢对比过去和现在,却难以明白“明天”在神的掌管当中。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爱抱怨的人,他与主的关系一定是疏远的。爱抱怨的是短视且小信的,因为看不见在所有事情的背后隐藏着神的同在,摩西当年这样披露以色列人抱怨的本质(出16:8):“你们向耶和华发怨言,他都听见了,我们算什么,你们的怨言不是向我们发的,乃是向耶和华发的。”这话值得我们深思,神掌管万事,当我们口出恶言,不满埋怨时,其实是对神的安排计划表示不服气。没有心悦诚服于神智慧的安排。当我们想要抱怨时,就是提醒我们要去数算神恩典的时候。数算恩典是对付抱怨的一个法宝。

旷野中第一代以色列人的抱怨最终让他们与应许之地擦肩而过。箴26:11“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持续犯同样罪终将导致积重难返。

二、人的诉求和神的供应

以色列人向摩西亚伦发怨言时提到“埃及的肉锅”,显然,这是他们所向往的食物。但神供应他们长期食用的食物却不是肉锅,而是吗哪,吗哪的样子像芫荽子,又像珍珠,颜色如白霜,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这种从天降下,人类无法复制的天粮为以色列人40年的旷野行程提供必须的能量营养。但以色列人日子长了就厌烦神供应的生命的粮,转而又去怀念埃及的肉锅,甚至怀念到一个程度,坐在帐篷门口哭嚎(民11:10)当他们遵从自己的意愿嘴馋去吃鹌鹑肉的时候,贪欲就导致了死亡。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向往的,但人的意思应该降服在神的心意之下,因为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刚才我们读了起应经文诗1篇,这是一首讲论人生真福的诗篇。怎样的人生才是有福的呢?我们自古有五福临门的说法,五福就是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此外,在过去,我们汉族的民间信仰福禄寿,认为美满的人生,一定要有福气运气、得高官厚禄、享长命百岁。我记得小时候,很多家庭过年时都会在家里的中堂(客厅)挂一幅画,画中的形象是一个拄着拐杖的白胡子老人,脚下一对金童玉女手捧聚宝盆,身边祥云环绕,云中蝙蝠飞翔。这些是我们人认为的“福”,有财富、有地位、有长寿、有儿女。这些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穷其一生苦苦追寻的幸福。

诗篇第1篇也讲人生的福,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福呢?诗1:2-3“喜爱耶和华律法昼夜思想便有福溪水时候果子叶子枯干”读到这段话,我们很容易想到主耶稣曾经在上十字架之先和门徒说过的葡萄树与葡萄枝子的比喻,主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约15:5)。”又说:“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约15:10)。”由此可见,在神眼中,一个有福的人是常常思想和遵守主话语的人。这样的人,生命向一棵按着时令,结果丰盛的树。在加拉太书5:22清楚告诉我们基督徒在圣灵里所结的果实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些果子按时候结出来容不容易?不容易。因为仁爱、恩慈的果子往往不是在你在与一群可爱的人相处结出来的,而是仇敌环伺的情况下,神让我们去结仁爱的果子。主说:“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和作恶的。(路6:32,35)”喜乐和忍耐的果子也是在痛苦中结出来的,罗5:3“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以此类推,和平、良善的果子大多是在争闹的环境中结出来的,而节制的果子往往是在人身处丰富有余的环境中,神挑战人结出来的。每个果子结出来都不容易,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都要受苦,都需要靠主攻克已身,叫身服我,方能结出。而这些果子不仅在今生荣神益人,更经受得起神和人的考验,在永恒里被神纪念。正如诗1:4-6“恶人不是这样糠秕因此审判时候恶人站立不住罪人义人如此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道路恶人道路灭亡

人的诉求和神的供应差距何等的大。

此外,吗哪降下的时间和它的食用方法,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

A 民11:9“夜间露水降在营中、吗哪也随著降下。”露水降下的时间是凌晨2-4点,出16:21又记载,清晨是拾取吗哪的最佳时间,各人按饭量收取,太阳出来,一发热就消化了。我们领受神的话语,与神灵交,清晨也是最佳的时间,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的这段时间没有杂务缠身,伴随着清新的空气和悦耳的鸟鸣思想神的话语、把一天工作向神交托,向他倾心吐意,何等美好!“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赛50:4)“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 并要警醒。”(诗5: 3)因而,我们鼓励弟兄姐妹培养早晨灵修的习惯,晨修使我们从神得力,晨修让我们获得圣灵的光照,晨修助我们更好活出神的心意。

B 从圣经的描述来看,吗哪是一种极简单的速食,从天降下,取来就能食用,不需要烹饪,也可以稍作加工把它磨成粉,做成饼,煮着吃。很显然,神不希望选民在食物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和心思,对于基督徒而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值得省思,食物让人身体健康,但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工作和服侍。天粮如果用很多花里胡哨的烹饪方法制作,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滋味和甘甜,同样,我们灵修读神的话语时,如果一味的把自己放在各种浩繁累牍的注释书中,光看这个神学家怎么说,那个解经家怎么说,而忽略没有让神的话语直接向我们个人的心灵说话,那也是非常可惜。

最后,求主帮助我们满足于神的供应,降服于神的安排,带着感恩的心领受,因为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苏州市基督教圣约翰堂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961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519号

Scroll to Top